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五章 皇上要授课(一更) (第2/6页)
脱离大明的现实,浑如这一片大地滋养出的结果。 这一份魄力、睿智与行动的背后,是朱允炆难测的心思。 百官揣摩帝王心思,无外乎从其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与神情状况去揣摩,这边看皇上呵斥了那位大臣,好了,他要倒霉了,大家去搬石头往井里砸…… 那边皇上心情不好,最好是多说几句好听的、有利于心情的,这个时候再骂人,那下场好不到哪里去。 洪武时期,官员就善于揣摩朱元璋,一上朝,先不看朱元璋的脸色,都盯着朱元璋的玉带看。 玉带要是挂在肚皮下面,那完了,今天有人要掉脑袋,如果玉带在肚皮上,那就好了,阿弥陀佛,又能多活一日。 可朱允炆很难揣摩,他不是一个守旧的君主,他的想法是新颖且难以捉摸的,跟着这样的皇上,好是好,可朝臣不知道皇上接下来会整出什么花样来,每次都十分被动。 时间长了,就皇上一个聪明人,百官全成傻子了。 茹瑺不想当傻子,所以听从了刘儁的建议,决定去国子监听课去,一堂课,最少也得小半个时辰,皇上哪怕是说废话,也一定夹杂着其施政方略。 与茹瑺想法一致的,还有其他尚书、侍郎,都察院的练子宁也安排人通知国子监,给自己留个座位。 中军都督府。 徐辉祖丢下湿漉漉的汗巾,看了一眼悠闲喝茶的朱棣,说道:“皇上讲课,吸引了不少官员,燕王是否去旁观?” 朱棣咀嚼着口中的茶叶,道:“你不是已经安排好了,我要十个位置。” 徐辉祖顿时跳了起来,喊道:“燕王大人,总共才十个名额,你全拿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