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二章 没钱,拉赞助啊 (第3/6页)
” 张博志有些惊讶地看着朱允炆。 对于儒家而言,格物方可致知,格物是一切知识取得的源头,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基所在。 不过按照朱熹的格物致知,主张的是知难行易,而后世孙先生主张的则是知易行难,当然,在这中间,还有一个圣人提出了“知行合一”。 朱允炆是推崇“知行合一”的,所以才选择了实践出真知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印鉴之词。 这是一个玄奥的哲学问题,谁也说不了谁对谁错。 搁在不同的时代与背景下,总会选择一样作为主导思想。 结合时代来看,后世已经不是什么知行合一,也不是知易行难,而是知难行易。 因为后世的知实在是太有知,知道的事太多了,多到已经无知的地步了。很多人都能以为自己是专家,敲敲键盘就能保家卫国,行侠仗义了。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巧合的事,大明也是知难行易,不过与后世相反,他们不是知道的太多了,而是知道的太少了…… 朱允炆不打算抢走王阳明的心学,这个伟大的人物,还是留给后代子孙用吧,他的光芒一定可以照耀千古,永不过时。 “好了,约定已成,如何打捞《瘗鹤铭》?” 孙举文态度缓和了一些,但依旧冷着脸。 朱允炆笑了笑,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找一些水性绝佳之人,到河底捞寻就是,在这长江边,总不缺这种人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