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二章 明长城,都司新人选 (第2/5页)
去逛逛,烧几个蒙古包,抢几头牛羊回来。 可明中后期,猛人少了,皇帝都被人抓走了,不对,不能说是被抓走了,而是说“北面狩猎”去了。这个时候,看心情出长城的时代不复存在。 心情爽的时候,你不能出关,心情不爽的时候,你也不能出关。 理由很简单,就一个字: 怕。 土木堡之变,可以说彻底改变了大明。 以此为界限,在土木堡之前,大明是豪放的,主动的,热烈如火的,武勋还是有地位的,可在土木堡之后,明朝开始充满了一股子“畏惧”心理,不再那么热烈,反而展现出的是一个瑟瑟发抖的谨慎的大明。 自那之后,大明武勋失去了一点可怜的地位,彻底沦为配角。 大明走向了被动。 既然都被动了,自然也谈不上进攻,只能防守。 而防守最好的手段,自然是修筑长城,明长城真正大规模修筑,就是在中后期,而中后期贪污问题又十分严重,很多时候拿不出来修长城的钱,导致出现了很多“豆腐渣”工程。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超级工程,谁不想拿点回扣? 按照工程造价来算,一米长城一两银子,在中后期,哪个皇帝不修个几千里、几百里长城的? 后世很多所谓的专家咒骂长城,指责长城,是所谓的割裂界限,根本挡不住游牧民族的铁骑,还耗费了无数财力、人力,毫无价值。 说这些话的专家,基本上就是“叫兽”级的了。 稍微熟悉历史的就知道的,无论是哪个朝代,从来都没有将长城作为抵抗游牧大军、不可逾越的天堑。 长城真正的作用与价值,从来都不是永绝游牧铁骑,而是对付游牧民族数百人、数千人,小股流窜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