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二百三十一章 放大镜与大眼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一章 放大镜与大眼怪 (第5/6页)

  天然纯碱宫里有的是,硝石兵仗局也多,石灰与硼砂是中药材,随便去药铺也能找到……

    朱允炆安排匠人,将石英砂、纯碱、长石、石灰石等粉碎,然后找来磁块,初步除铁,之后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放至坩埚窑内加热。

    明代是有焦煤的,石灰窖能是开得那么多,少不了焦煤这种原料。

    玻璃烧制需要高温,如果没有焦煤与吹火工艺,是无法将材料熔成液态的,想要得到纯净的玻璃,想都别想。

    随着风箱不断吹火,温度越来越高,直至天色黄昏,方熔炼出玻璃液。

    玻璃液往往呈绿色,主要是因二价铁元素所导致的,加入硝石之后,则会转为三价铁,玻璃液趋向于透明色。

    朱允炆没有办法给他们解释几个价的问题,看着烧制好的玻璃液,虽有匠人在搅拌,依旧有不少气泡,便叫停了搅拌的匠人,下令道:“把硼砂与食盐加到里面去。”

    硼砂与食盐,在这里是一种澄清剂。

    添加澄清剂之后,玻璃液中升腾出更多大的气泡,而大气泡的产生,会带走很多小气泡,只需要破碎大气泡,整个玻璃液的气泡数量已是寥寥。

    模具早有匠人打了出来,数量还不少,虽然他们不清楚朱允炆为什么要打造两面凹下去的扁圆状模具。

    玻璃液被打起一点,通过退火通道降温,流入模具之中,压实成形。

    朱允炆一次浇筑了十个凸透镜模具,然后安排人,以铁板将剩余玻璃液倒入其他圆形、正方形等模具,液体玻璃的冷却与凝固时间很短,不需多久,便已形成固态透明玻璃。

    一干匠人看着眼前透明的玻璃,纷纷称奇。

    朱允炆仔细检查了下玻璃板,微微点头,还不错,气泡虽还存在,但十个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