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六章 少了一些名字 (第2/6页)
廷的手段他并没听闻,没想到竟还有如此之事。 若朝廷失信于民,那民又如何再次相信朝廷? 洪洞大槐树见证了朝廷官员的无耻与阴险,也警示着后来人,不要轻易再相信朝廷。 大明,京师。 朱允炆坐在武英殿,不知道山西乡民的心思,只审视着舆图,思考着大局。 移民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服从于大局,却是必须的。 朱允炆习惯了皇上的角色,不再是斤斤计较于细微末节,而是更多从大局考虑。 “皇上,这是吏部整理出来的任免名单。” 双喜恭谨地递上一份文书。 朱允炆打开文书看去,只见上面的名字密密麻麻,不由皱眉,道:“召吏部尚书蹇义。” 蹇义知晓此文书递上去,皇上必定有召,便早早候在武英殿外,待听闻消息,便从容入殿行礼。 朱允炆拿起手中的文书,问道:“这份名录,至少有七十人吧。” 蹇义肃然道:“回皇上,合计七十六人。” 朱允炆沉默了下,并没有说话。 一次撤掉七十余官员,这在建文朝可还没有先例。 “如此人事更迭,依据为何?” 朱允炆询问道。 蹇义沉声道:“全察!自去年秋日推行全察,至今已有半年,结合吏部、都察院审核,兼有东厂调查配合,证实这名单之中的官员,非是中饱私囊之辈,即是尸位素餐之流,当一律摘其官服官帽,按全察之策、律法追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