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四章 活到老,考到老 (第6/6页)
似乎都是死脑筋,没了科举,就似是没了人生意义。 这种执着,造就了很多人才,但更多的人,则沦为了炮灰,历史的风一吹,连个渣渣都没留下。 这是不太正常的。 “你说,若是给乡试设置一个年龄门槛,会怎么样?” 朱允炆低声问道。 宁妃吃惊地看着朱允炆,连连摆手,道:“不可,万万不可。穷经皓首,大器晚成者众多,若设门槛,岂不是寒了天下学子的心?再说了,年龄越大,越是老城庄重,看问题更是老道,不应拒之门外。” 朱允炆有些无奈,看宁妃这架势,就知道设置个门槛有些不太现实。 如果真有门槛,估计苏轼他爹也考不了进士,他们一家人也别想挂一门三进士的称号了,因为苏洵认真读书的时候是二十七岁,读了二十年,考中时都已经四十八了…… 用三字经的话就是: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 朱允炆只是简单的希望这些人,学习下未来的大才子,江南第一军师徐渭,人家考了几次一看考不中,咱不考了,换个行业,给人当师爷去…… 这不一样发光发热,名震天下吗? 干嘛都非要一把胡子了,孙子都要跑路了,还要接着考?这也就是赵大户有点钱,如果都像海瑞家那样,估计考中了连一顿饭也请不起,别说唱戏了。 问题的症结不在于士人的地位高,而在于其他身份的人地位太低。寒梅惊雪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