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听劝的皇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听劝的皇上 (第2/5页)

黄子澄微微点了点头,同意道:“这是最合适的法子,只不过,皇上自登基以来,多有主见,罕有退让,若他已下决断,我们怕难说服。”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纵无法说服,也可免户部之责。”

    卓敬肃然道。

    户部反对,若皇上执意开设中央钱庄,吃了亏,丢了人,也不能说户部不作为,哪怕是日后追究责任,也怪不到户部头上。

    钟粹宫。

    宁妃亲手熬制了御寒滋补鱼汤,端给朱允炆,道:“冬日免不了寒,总在外走动,皇上还需多保养才是。”

    朱允炆品了品,笑道:“手艺见长。”

    宁妃听闻朱允炆夸赞,便说道:“臣妾可是从尚膳监学了许久才学会的,厨艺一道,也极多学问。”

    朱允炆吃了一口,放下汤匙,嘴角微动:“《道德经》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小鲜想要做得好,可不容易啊。”

    宁妃浅浅一笑,道:“愿皇上选尽良才,多有伊尹。”

    “伊尹吗?他以味说汤,至于王道,爱妃倒也清楚?”

    朱允炆眼睛微微一亮。

    宁妃坐了下来,轻道:“商元圣可是传说,臣妾如何能不听闻,就是尚膳监也以其为祖。五味调和、火候论,便是其所创。以厨之艺,比之国家,是成汤之重臣。”

    朱允炆有些叹息。

    古代人都知道治大国若烹小鲜之难,唯有清至以后,在那喋喋不休,说什么治大国若烹小鲜是简单,借此抨击《道德经》无为而治。

    可要知道,提出“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时代,可没什么炒锅,只能“烹”,拿一条小鱼,简单洗一洗,既不去肠子,也不去鳞,如果总翻动,会让小鱼碎掉。

    在《毛诗故训传》中有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