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四百零四章 解锁僧道修行新技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四章 解锁僧道修行新技能 (第2/6页)

牒,就有了身份证明,可以享受特权,比如说,不用交税,再比如,不需要服徭役。

    现在明白老朱混不下去为啥去寺院了吧,不是因为老朱想要混张度牒,而是因为和尚有钱有吃的,还不用担心被人拉出去干活……

    不过需要说明下,老朱当年在皇觉寺可没混出名堂,度牒也没他的份。

    《水浒传》里面鲁智深、武松都用过度牒,不过鲁智深是买来的,挂的自己的名号,武松混得就不太行,用的死和尚的,冒牌顶替……

    这也不能怪武松,实在是度牒这玩意太值钱了,说他是一种黄金级货币一点也不为过。

    比如苏东坡在杭州当官时,兴修了西湖“苏堤春晓”,而这工程款可不是朝廷出的,而是苏轼用度牒换来的……

    所谓的“度牒三百道,值钱五万余”。

    考虑到苏轼与和尚关系不错,很可能是和尚走了苏轼的后门,出钱买度牒……

    这些且不说,宋代想要取得度牒,还有一条规定:wap.

    “僧、尼须读经及三百纸,差官考试,所业精熟”方才允许颁给度牒。

    看到没,在古代没文化连和尚尼姑都当不上。

    而这,正是朱允炆选择僧录司、道录司参与山西宣传的关键原因,一句话:

    因为他们中的人大都识字,而且还很会忽悠。

    没办法,谁让大明教育跟不上,纯文盲太多,不用点特殊人才,想搞宣传事业,只能抓瞎。

    道录司、僧录司会主动配合,还会十分积极,因为朱允炆已经一年多没新发度牒了,虽然天界寺主持恳请姚广孝说情,但朱允炆一直都没松口……

    现在,是一个机会。

    毕竟山西道教、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