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难得的给自己的老公来了次koujiao,还是那种69式 (第24/33页)
长的侄女,可杨老师把她和小师妹一比, 还是不行。是啊,小地方的姑娘,学识也好,气质也好,哪里比得上城里的旗人 后代?胖婶儿倒也不生气,说终身大事,怎么着也得本人满意。 今天的路况很好,大巴开得飞快,北京城很快就被甩在后面,路边的农田渐 渐多起来。残冬未去,农民们也没有休闲,地里都搭着大棚,显然是种了反季蔬 菜。 农民苦啊!杨老师想到了家乡的父老,不禁长叹一声。 杨老师见到徐小曼的那一瞬间,就认定,这是老天爷给他的最后一次机会。 他仔细权衡了双方的条件:徐小曼是北京市区户口,应该比湖北高出两级, 但她只是北师院的本科,比北师大的硕士又差了两级,两下正好抵消。杨老师最 终的结论是,自己配得上徐小曼,没有什么可自卑的,于是,他展开了攻势,包 括献诗和送花,以及其它一些不太花钱的方式。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多前,两 人终于喜结良缘,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两人都没有什么存款,买不起房,只能和 徐小曼的父母住在一起。少年夫妻,新婚燕尔,真是如胶似漆,只可惜顾忌着家 中两位老人,春宵苦短,却总是不能尽兴。有一天下午,恰巧学校临时决定放假。 杨老师夫妇四目相对,会心地一笑,中午刚过,便一前一后溜出校门。徐小曼的 父母都是闲不住的人,退而不休。父亲在本地一家民办大专教几节课,而母亲则 在社区卫生站贡献余热,所以下午的时候家里通常没有人。老两口一来是打发空 闲时间,二来也是回报社会,顺便弄点小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