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宝鉴_第二百三十四章 闹官窑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四章 闹官窑瓷 (第5/5页)

宫,所以也有人说古玩行卖官窑就是从这里开始,当时有内务府背景的庆宽和其他一些大臣就组织以官家出资,由一个古玩商来牵头来建古玩店这样的历史。

    比如最早经营清代官窑瓷器的延清堂就是这时期建立的,但是很多瓷器征收回来以后,发现很多瓷器的款识被磨掉了,原来当时官窑瓷器流散社会到了民间一些人手中的时候,他们既爱又怕,既喜欢这些瓷器想收藏下来,但是又怕惹祸,就把瓷器的款识磨掉了。”

    听了柳亦辰的解释之后那位小伙子脸上出现了恍然的神色,这件事情像黄老他们都知道这个故事。当柳亦辰解释完什么是闹官窑事件后现场报以热烈的的掌声,正是因为柳亦辰这么的博学而且为人又随和所以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欢,古玩行里面能够出现一个这么年轻又如此有成就的人,他们都把柳亦辰当做奋斗的目标。

    古玩有着不言而喻的高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古玩行业造假历来已久,手段层出不穷。瓷器中有一种作伪方法,谓之“磨款”,乃人为地将器物底部的年款磨去,露出砂底,用来冒充较早时期的作品。

    民国期间,古玩市场明代瓷器比清代瓷器贵重,有好事之徒将雍正青花器,磨款后去充当永宣之物,以谋取暴利。虽然这些瓷器被磨去了曾经显眼的纪年符号,却磨不去内蕴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们的艺术光芒穿越时空,照进现实,继续在将来演绎不灭的传奇。

    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柳亦辰和几位前辈一上午的时间鉴定了几百件的东西,这几百件东西只占了很小的比例,庆幸的是上午的时候他们没有发现朱仿,可见朱仿在市面上也并不是很常见,不过柳亦辰和几位前辈知道,那些朱仿瓷器大多数都是上百万的精品,如果存在的话基本上都被那些大藏家给买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