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_第957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57章 (第2/3页)

:“当然,刘璋等人也未必赞成度田。只不过他们在益州没有土地,度不度田,与他们关系不大。倒是多留些时日,利用当地人对度田的不安,多敛些财更实在。”

    “杨公倒是直言不讳。”

    杨彪笑笑。“陛下面前,臣无须避讳,徒生枝节。”

    刘协也笑了。

    杨彪开始也反对度田,但他不是出于私心——虽然不能说弘农杨氏的土地不超标,但数量肯定有限——而是担心度田太急会引起激烈的反抗。在他表达了不打算在山东强行度田的态度之后,杨彪就改变了态度,转而支持度田。

    心中无私,天地自宽,他们之间说话自然也就坦诚得多。

    这也是他即使和杨彪政见不同,却不会怀疑杨彪忠诚的原因所在。

    “传书赵公,让他注意身体。让太医院安排两个对瘴气有研究的太医过去,随行照顾他的起居。”刘协叹息道:“有些事,急不来,养好身体,慢慢等,总有成功的时候。”

    杨彪大喜。“臣代赵子柔谢过陛下。”

    刘协让他转告赵温,而不是直接下诏书,自然是要让赵温放心。诏书太官方,有时候未必可信。由他转告,等于加上了他的担保,可信度大增。

    “如果征刘璋入京,谁可以接任益州刺史?”

    杨彪仔细想了想。“臣以为可任吴懿,或者庞羲也行。二人皆是刘璋故旧、姻亲,是刘璋的打膀右臂,也是阻止刘璋应征的主要力量。他们担心的并不是刘璋本人的安危,而是自己的利益是否会受损。如果委任他们其中一人为益州刺史,他们就不会阻止了。”

    刘协点了点头,觉得杨彪这个方案可行。

    看似软弱,实则老辣。

    之前朝廷任扈瑁为益州刺史,为什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