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七一七 火器之争 (第3/6页)
一案,谩骂者有之,讽刺者有之,同情者有之,赞赏者亦有之。怎么判都不可能落下好处。一不小心就会被扣个“素养低下”、“平庸无能”之类的帽子。 这便是顺天府推事院死活不肯接这个案子原因。 “文泉公,”助理躬身道,“恐怕风评只是一桩。另有一桩事,公不得不小心啊!” “什么?”张文泉抬了一眼。 “内阁其实是反对携铳退役的。”助理道。 张荏仿若石像。一时没有任何反应。 关于携铳退役的事往往和诸学之中普及火铳cao演联系在一起,同时成为了文官的试金石。 在吏部就有个段子。说是选官时不用问别的,只问是否支持携枪推移,诸学普及火铳cao练。 若是参与铨选的官员坚决赞成,这是皇帝的忠臣,可以委以一县,或是边夷一府。 若是反对,那就是大明的忠臣,还要看他为何反对。回答影响社会治安,不利于官府治理的,可见其人是以劳心者自居,可试以部院,留为京官,但终身亦不过五品、四品的格局。 若想执掌部务,直达三品显贵,则必须看出:这其实文武之争。 寄情于物,人之常理。只要这杆火铳放在家里,此人这辈子无论居于何等岗位,处于何等阶层,都不会忘记自己当过兵,始终会有武人的烙印。若是没有这杆火铳,时间则会慢慢刷洗这份记忆。 张荏已经做到了正四品,过两年升三品显贵也是当仁不让,他已经能够摸到了这层。 换作阁老们来看,却能看得更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