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_四百一十五章 文家两兄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百一十五章 文家两兄弟 (第2/5页)

,他也能施展乾坤大挪移之术,让史嵩之一派别受到太大打击。流放、罢免几个倒霉蛋,让这件事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安抚安抚郑清之一派,就能把这件事儿抹过去。留着史嵩之这些人,理宗皇帝就不用怕郑清之大权独握了。

    可现在这个抹稀泥的活儿就不好干啦,要是强行偏向史嵩之一派。最终屎盆子说不定就得扣到自己脑袋上。皇帝的立场是裁判,而且是吹黑哨的裁判,这个工作只能暗中进行,双方球员明白了无所谓,一旦观众也看出来了。这个黑哨就不太好吹啦。

    最终理宗皇帝也没敢把黑哨继续吹下去,在朝廷想北伐这个事儿已经被报纸挑明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影响北伐进程的做法都会被打上卖国贼的烙印,别说是史嵩之,理宗皇帝自己都不敢戴这顶大帽子。于是在这个大前提下,史嵩之、赵葵一派人就受到了非常严厉的打击,该流放的流放、该罢官的罢官。

    史嵩之被贬到了琼州当通判,赵葵则被送去了四川前线,成了吴玠的手下。别看他们俩还都是官儿,职位还不低。但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史嵩之和赵葵完蛋了。琼州是什么地方?海峡公司和海商们的地盘啊,史嵩之来了之后能好受才算怪了。吴玠是啥人?坚定的主战派啊,和赵葵在领兵作战上还有很多矛盾,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他到了四川也是个倒霉孩子。功劳肯定捞不上,一大堆屎盆子等着往他脑袋上扣呢。

    事情倒了这一步,还都在洪涛的预想之中,他就是要把南宋朝廷里那些主和派挤兑下去。知音报的报道和沿海城市里的乱象大部分都是由监察部暗中指使、支持的,目的也是想逼迫朝廷无法息事宁人。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