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_二百六十六章 苗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百六十六章 苗头 (第4/5页)

起色了。想影响一个群体的思想,光靠说没用,尤其是商人群体,他们比同时代的人更不好忽悠。但你只要忽悠对方向了,同时再以利诱之,他们这个群体就会比其它阶级走得快、胆子大。

    在大宋的沿海城市里开办学校,这个事情只能由他们自己去办,这样才不会引起朝廷的焦虑。古代人不傻,一直也都把教育当做统治阶级的重要工具,轻易不会让异族大规模的进行普及教育,这也是洪涛宁可在卡兰巴港、开普敦港大规模开办汉语学校,却一直不敢去大宋境内玩的原因。现在好了,由这些商人自己开办,大宋朝廷即便知道了,也毫无办法,因为这个朝廷还不像明清两代那么专权,很难一纸圣谕就解决所有事情。

    最后还有一件事儿,就是知音报社,现在知音报已经是广州城里最大的报纸了,文浩比文南的思想更激进,已经开始在泉州也设立报馆,招募了一批郁郁不得志的大宋文人,整天搞个座谈会之类的活动,再把他们的心得体会通过报纸发表出来,和其它文人派系针锋相对的斗了起来,很有点派系领袖的意思。

    “罗叔,另外再办一家商报吧,主要以海商的信息为主,别和知音报一起掺合了。报社的筹办让慈禧帮忙,人手从知音报里抽调几个,其它的慢慢培养。”洪涛对文浩的这种发展趋势是又高兴又担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这个知音报社就会变成一种社党的模式,从而也就不可避免的卷入了政治斗争。

    自己把海商、部分文人用各种利益拉在身边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要从下而上的对大宋政治进行改变,但文浩他们走得太快了,说白了吧,就是冒进。在没有经济、武装基础时,想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