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_四百四十二章 开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百四十二章 开放? (第4/5页)

些产业连同制皮厂都被洪涛给外迁了,挪到了槟城港和普吉岛建厂,它们的污染太严重,每天一开门就能味道一股子臭脚丫子味道。

    由于金河湾并不大量种植农作物,酿酒厂也只剩下一座,大规模的酿酒厂设在了文莱港。白糖也一样,它需要用到大量的甘蔗和鲸骨粉,对河水污染也很严重,直接被迁到了马六甲港,利用制糖残渣造纸的工厂也一同迁了过去。

    现在马六甲港已经变成了帝国的战略要地,原本生产红磷的作坊变成了火\药\厂,除了帝国内需的火\药,外销产量全由这里出产。

    目前只有玻璃厂、金属集团、石化集团和造船厂还放在帝国本土,而且它们也都有了备份,一旦等开普敦那边的工厂正式开工之后,金河湾里的这些工厂也得逐渐减产,只生产高端产品,其余的外销产品慢慢也就不生产了。

    洪涛的本意是要把金河湾、麻逸港变成这个时代的高科技产业基地,不鼓励大规模、大密度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那些玩意完全可以甩给殖民地人民去玩,既给他们提供了足够的就业机会,还能减少帝国本土的环境破坏问题。

    寄生虫嘛,哪儿有亲自去干活的,都是等宿主把营养全放到血液里,然后直接去喝血。只要控制住高端产业,大部分利润就还是帝国的。别看那些大工厂干得火热,最后一算账,全是白干。

    可是他的这个理论并没获得大部分帝国人民的认同,甚至连政府官员和议会议员也都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这些买卖都是大赚特赚的好生意,为啥都让别人去干,却让帝国本土的企业看着流哈喇子。他们很朴素的认为只要干活多、生产的东西多、卖出去的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