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百九十九章 以国家的名义 (第3/5页)
没敢拿他法办。甚至还给他升了官,成了右丞相,专门放到郑清之身边捣乱。、 所以说吧,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大臣。也不能光怪这些大臣私心太重,你个皇帝整天都是想着如何在大臣里掺沙子、玩制衡,把自己的皇位看得比国家利益重要。有样学样。你手底下的大臣保家卖国也就合情合理了,这叫上梁不正下梁歪,一脉相承。 郑清之带领南宋水师击溃了蒙古水师,不管皇家舰队在里面充当了何种角色,反正这个功劳归了郑清之,别人想抢都没法抢。理宗皇帝这时候又坐不住了,按说打了胜仗是好事儿,但是让郑清之一个人获得如此殊荣,就让他想起了之前的史弥远,生怕再把自己变成一个橡皮图章。 咋办呢?为了制衡郑清之,理宗皇帝就开始往史嵩之这边倾斜了。重建南宋水师的重担就交给了这位右丞相去办理,同时也听取了史嵩之的建议,以皇家的名义组建一支船队,去南洋航线上占据一席之地。按照史嵩之的说法就是要充盈国库,以利国家的军事建设。 说的是很好听,但事实上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南宋这个朝代很独特,它对商业的态度很宽松,对商人的地位也不再打压,很多朝廷高官都是商人家庭出身,所以官员的家里经商也就不足为奇了。史嵩之之所以要弄这支船队,根本不是要去为南宋水师筹集军费,而是要以此为契机,在朝廷里建立自己的小圈子,然后和郑清之对抗。 小圈子,说白了就是利益共同体,有什么比一起投资做买卖更利益、更共同的事吗?于是史嵩之第一个就拉上了原本南宋水师主帅赵范的弟弟赵葵,再加上另外一些有共同语言、共同追求的官员,把这支船队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