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五章 援军 (第2/7页)
这种明确分类的火炮大多都应用于军事压力较大的辽东战场、宣大防线,嘉峪关的火炮都是戚继光时代的老物件儿。 那个时代的明军没有攻城需求,最大的野炮不过是戚继光的无敌大将军和叶梦熊的大将军炮,前者正常规格为一千零五十斤的佛朗机炮,后者为一千斤的锻造炮。 这两种老炮,是嘉峪关的重炮主力,刘承宗对它们也并不陌生,李卑在延安府就用小一号的这些玩意儿跟他打过。 不过刘承宗脸上并没有欣喜之色,一里距离的关外炮战占据优势,本就在他意料之中。 元帅府在火炮方面有完善的生产能力,攻打绰克兔台吉占据的八角城时甚至在城外现场铸炮,还有出身明军的老练炮手,更有自给自足的火药产地。 先进装备、充足火药、完善训练、专业人员,元帅府没理由输在炮兵对轰阶段。 真正让他担心的是攻城,因为嘉峪关对他来说是一座需要速破的雄关,他没办法在这围上几个月。 攻打嘉峪关不仅仅是对甘肃的震慑,同时也是对巴图尔珲台吉等瓦剌贵族耀武扬威的手段,刘承祖所率四个营,两个营的天山卫和两个营的蒙古人,只能在嘉峪关留驻一个月。 一个月后他们必须开赴天山,否则天山四营自身携带的粮草就不够了,就必须开始吃刘承宗主力五营的粮草。 这些人开始吃主力营的粮,也就宣告刘狮子的甘肃攻略计划彻底失败,他们就只能原路返回青海了。 因此刘承宗的忧虑,主要来源于嘉峪关的援军规模。 元帅府在炮战中占据优势,长时间炮战能最大程度上削弱城防工事,为下一阶段的强攻取得优势。 但同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