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四章 探子 (第3/7页)
吉。 西南乌斯藏雪山之上,是为卫教与青海征战不休的白教施主藏巴汗。 陈钦岱总结了这些消息,舔着嘴角干皮,露出复杂笑容。 不过还没等他告辞,毡帐外就响起轰踏的马蹄声,十余骑裹皮袍子扬马刀的喀尔喀骑兵已经围在外面,大声呼叫:“探子出来!” 陈钦岱回过头,毡帐中主人已握刀对他道:“别拔刀,去见我的那颜吧,你这探子!” 陈钦岱本想殊死搏斗,听见要去见他的首领,这才把紧绷的拳头放松,旋即被人逼近一拳擂在腹部,被拦腰扛起丢上马背。 他们向北走了近一整天,途经三座放牧的毡帐,陈钦岱后悔不已,长久呆在汉地,让他对铠甲价值产生误判。 他应该意识到,那套铠甲在出塞后价值不菲,寻常牧民有件袄子就不错了。 那是个喀尔喀的战兵勇士,牧地、毡帐、老婆、孩子全部都是抢来的。 路上陈钦岱听人说,他们刚出征不久,赶走了原本在海北驻牧的土默特部落,并且侵扰了北边山里种地的红帽番。 押送他的牧兵说,青海番民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善箭的红帽番,一种是善刀的昝咂番。 前者为安定四卫遗种,后者与乌斯藏同种。 沿途翻山越岭路漫长,一直走到陈钦岱吐得胃里啥也不剩了,才终于走到个小河边上的大寨子。 寨子不大,散落几十顶毡帐与十余栋民居,民居不同汉地,一座大的七八丈高,一层层垒石活像浮屠塔,小的两三丈高架木而居,覆盖红土,木梯上下,下层都是大牲口的牛马厩。 寨子里驯养牦牛大马,水井边几个蒙古兵正在给番部首领及萨满家眷行刑,人生百态,有人叩首告饶,有人破口大骂,也有一言不发凛然赴死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