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二章 能跑就别动 (第2/7页)
大明要复套、占据丰州滩,容易。 如今降夷一波一波的过来,向导已经足够了,甚至这些降夷都能编出一个标营,作为收复河套的先锋军。 但占据河套之后,就要准备好迎接这块孤悬海外的飞地被金国攻击,四面支援不及,这块飞地就没了。 可是如果放弃复套,一个艰难的问题就摆在了崇祯皇帝的案头上:降夷安插何处? 崇祯这一年二十二岁,他心里对八个问题感到疑惑,准备明年殿试时,向天下选拔出的士子提问。 共治天下的是士大夫,可如今士大夫品行不端,他想让士人正常起来,该怎么办? 东虏本是大明的属夷,地窄人寡,叛乱的声势却这么浩大,就连三韩都被攻占了,为啥? 蓟镇、关宁、莱登、天津等地驻扎重军以防东虏,东虏不灭,兵不可撤饷不可减,有什么办法能尽快灭掉东虏恢复疆域? 流寇蔓延,朝廷钱粮缺额,官员总是希望蠲减,百姓是国家之本,但有什么办法既能体恤百姓,又能赡养军队? 屯田盐法过去是充实军费的好方法,尝试过许多次却总不见成效;漕粮和战马都是军队急需的物资,却总被拖欠,怎么解决? 收复河套的时机已至,但东虏也想吞掉蒙古遗产,虎视眈眈,况且鄂尔多斯的野地难以补给,这个事情怎么办? 流寇在北边势大,海贼在南边sao扰,水灾旱灾频发,有什么方法可以应对? 唐宋时文武不分家,太祖皇帝任用人才也不局限于文武,怎么如今到朕的时候,武官就不能做文官了,这事又该如何解决? 这八个问题如果能得到妥善解决,崇祯认为天下的事情还有转机。 礼部尚书杨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