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二章 替代 (第6/8页)
:“民间粮食还很充足,只要不铺张浪费,大帅下个禁酒令,修起水车、种抗旱的粮食,到明年这个时候,兵粮上可能会紧张一点,但民间不会有事,更不会出乱子。” “那就按两年算,时间足够了。” 对待旱灾的看法,刘承宗向来报以最悲观的心态,河湟没有旱灾的趋势,他还能抱有一丝侥幸之心,但如今有了趋势,他很难去幻想旱灾很快就能停止。 就算三年不下雨,在这个时代都不算夸张。 刘承宗对承运道:“我们为了粮食,河湟算是百业俱废,不能让旱灾再毁了河湟的收成。” 他口中的百业俱废并非谦辞,河湟原本有能力供养大量脱农人口,投入手工业、服务业。 在土地产出没有大变化的前提下,庞大的军事人口挤占了这些名额,更何况河湟的赋税很低。 这并不是低在名义税收上,他们买走了百姓一半的粮食收入;而且还有着接近中原十倍的间接盐税,尤其后者,搁在哪都是恶政。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但河湟好就好在对普通百姓,只有这一样恶政。 这里没佃户、没人头税、没田税、没摊派,百姓不单负担得起,而且还吃得饱穿得暖,日子过得像神仙一样。 而百业俱废,就是对将、官阶层的恶政,手工业好在还有官办的百工局,河湟为保障百姓生活,全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帅府总在分地,这边分着旧地、那边垦着新地,地方上从军队里出来的那帮乡长、保长见着没地的人眼睛都冒光,眨眼就是分地、给牲口、编户这么一套流程下来。 那都不叫把人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