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八章 诱敌 (第3/7页)
年相伴。 能说出来佯攻俩字,说明元帅府新城书院的先生们不是吃白食的。 额哲很善于思考,其实与其说善于思考,不如说耳濡目染见得多,他问道:“那敌人要是不信呢?” “不信?” 刘承宗摇摇头,额哲毕竟还小,既不懂战争,也不懂战争状态的军队,更不懂什么叫量子叠加状态。 “他们不信,就不是佯攻了,莫与京筑坝拦河,高应登断敌粮道,攻敌必救嘛。” 刘承宗说着,蹲下身看向舆图,用雁翎刀的刀鞘指向北方的黑河上游。 他的计划很简单,引诱官军离开精心修造的壕堑营垒,迫其改变坚壁自守的策略出兵野战。 对明军来说,当两支四千人的军队出现在眼前,一支由汉人组成、一支由蒙古人组成,如果只能出兵拦截一支,他们应该会选择尽快收拾掉蒙古人,再转而集结兵力对付汉兵。 所以刘承宗心里真正的预设战场,就是黑河上游,那里有山地、戈壁和荒漠,但农田少、水渠少,便于不熟悉地形的元帅府将士发挥本领。 至于高应登那支军队,完全只是为了牵制敌军,以免他们派遣多倍兵力对付莫与京,毕竟莫与京麾下四千人,有三千多蒙古人,只有几百个边军老兵。 佯攻不是送死,而是引诱和牵制,刘承宗没把握让莫与京对付同等数量的明军。 毕竟原装的大明边军虽然装备上扯了后腿,但揍起蒙古军队那是专业对口,效率比元帅府不知道高到哪里去。 元帅府军队对标的是擅长驻营设垒的边军,还要攻关破堡,考虑到军队运力与行军速度的关系,因此刘承宗在设计上就把队一级的小炮、射速快但射程稍有欠缺的单兵三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