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二十七章 时代的悲剧 (第8/8页)
。 但第二天,薛瑄和王文居然就握手言和了。 陈循回了聚贤阁复命,再出来,便恢复了官身,虽然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闲职,但也足够在《寰宇通志》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等着看热闹的朝臣们都傻眼了,这昨天还斗到你死我活的薛瑄和王文,居然就这么消停了下来? 陈循给了薛瑄一封奏疏,是正统六年,王振、马顺等人翻案后,薛瑄下狱,主审薛瑄的王文,上书为薛瑄陈情、为岳氏求情的奏疏。 这封奏疏也是导致后来王文被派去陕西做巡抚的主因。 当年旧案,王文并没有对不起陈循,更没有同流合污,奈何稽戾王眼瞎耳聋心塞,导致了杨安一家悲剧收场。 陈循给王文的是三份卷宗,当年岳氏前后两次反复翻供的供词。 这三分供词有猫腻,第一次和第三次的供词一字不差,這审讯出的供词,怎么可能一字不差?不过是屈打成招罢了。 王文一直对楊安案有疑虑,当时办案可是铁证如山,薛瑄死抓着不放有博名之嫌,王文认为薛瑄是在沽名钓誉,尤其是官复原职后,收养百户杨安的孙子。 王文对薛瑄这个河东学派的魁首颇为不屑,直到看到了两份供词,才确认当年的确是冤案。 这闹了几年的两个人,终于解开了当初的心结。 “这陈循倒是擅长和稀泥。”朱祁钰也没料到陈循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 兴安端着一堆奏疏,从袖子里拿出一本说道:“陛下,有王复的消息。” 朱祁钰对王复是又爱又恨,揶揄的说道:“王复还没死吗?”吾谁与归的朕就是亡国之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