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观误国啊! (第5/7页)
这其中的经济规律,不需要朱祁钰言说的太过于明白,金濂心里再清楚不过了,他只是怕花钱而已。 每个国家在步入生产力提高的过程中,都有基建的过程,而基建的程度,和李宾言提出的六等星秩的国家之秩又有极大的关联。 比如美利坚,在深陷导致世界大战的经济危机之时,就选择了使用基建的办法,修公路、铁路、大坝等等,来度过难关。 比如徐有贞,在面对新辟之地的河套之地的时候,就用了基建,景泰安民渠去给当时陷入丧乱的百姓,画了一个大饼,关键是河套百姓还真的吃到了这个饼。 搞这件事有很多很多的好处,唯一的坏处就是费钱。 朱祁钰十分确信的说道:“巨大的投入,带来巨大的回报,我们三十年内,投入1.5亿银币,它的好处是极多的。” “首先可以让官厂维持在稳定的运营之中,在探索制度和过程中有更多的试错机会。” “其次这些钱,大部分都进了百姓的口袋里。” “挖燔石料的工匠、运送石料的车夫、煅烧水石灰的工匠、掘开路面的工人,他们拿到了劳动报酬,是需要换成留供资财和流动资财,甚至可以投入固定资财。” “那么就有更多的人,需要生产更多的流动资财,那么势必带动固定资财的增加。” “而我们的工匠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要想要提高生产的效率,无论是通过机械,还是培养人,对大明都是受益良多。” “所以我们需要做这件事,虽然看起来,它真的很费钱,但是它赚的更多啊!” 朱祁钰试图说服贪财的金濂,接受这个奇观计划,三十万里公路计划,的确是有些骇人听闻,但是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到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