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五十四章 没有孔府,山东焕然一新 (第3/8页)
顺。 正统七年,家境不算殷实的裴纶,不得不在监利县谋了个差事过活,他做了县志编纂。 这是一个不入流的文吏,算不上官身。 正统九年,杨士奇失势,朝中风云变化,作为知名的违逆权臣的代表人物,裴纶回到了京师,再入翰林院做了翰林编纂。 一个探花及第的第一甲进士,会试的主考官,跑到家乡的县衙做不入流的县志编纂,裴纶这经历自然算是大起大落。 按理来说,裴纶应当是改悔了! 但是回朝之后的裴纶,作为御史言官,清流中的中流砥柱,他的第一炮就瞄准了宫中巨蠹—王振! 一篇‘亲贤臣,远小人’的奏疏可谓是荡气回肠,从东汉末年十常侍开始引经据典,再到大明高皇帝在皇宫树立‘宦官不得干政’铁牌为援引,大肆抨击司礼监太监王振擅权,僭越神器。 这篇雄文的另外一名主笔,翰林院讲筵侍讲学士刘球,被捕下狱,在狱中被杖毙而死。 裴纶因为名声显赫的缘故,不好明面上下手,但是裴纶也难免兔死狐悲,也不敢再得罪王振了。 裴纶如此做官,在景泰年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他在正统年间如此做官,自然是把自己官运给堵了。 “景宜治下,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短短数年,再无响马之害。” “山东地面民风斐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于某佩服!”于谦见裴纶也没摆出他少保的架子,先是寒暄了一阵。 景宜是裴纶的字,毕竟是同榜,虽然不在一个赛道上,但是于谦和裴纶都得罪过杨士奇,也都得罪过王振。 裴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