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才是好瓦剌 (第2/7页)
利于群体,将群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 在讨论了公德性质之后,就不得不讨论公德与私德之间的关系。 在朱瞻墡看来,公德和私德之间,并不是矛盾和对立关系,公德和私德是对立统一的道德问题。 私德是公德基础,没有私德无法讨论公德; 而公德是私德的延续和发展,是对私德的进一步阐述和表达; 两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 而讨论公私关系,必然引申到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那就是个人与朝廷的关系,在这个关系的讨论中,朱瞻非常谨慎,多数借鉴了关于于谦的天下为公的国家之制理念。 在公德的诞生、定义、性质、公德与私德关系、个人与朝廷关系之后,朱瞻墡在论公德最后一段讨论了权利和义务。 一个人,生活在群体、国家之中,享有整个社会赋予个人的权利的同时,也应当履行社会所赋予义务。 比如在瓦刺南下之时,山西行都司、宣府、京畿、福建等地缙绅南逃之后,陛下让缙绅不得返乡,返乡者斩的禁令。 缙绅平时享有司法、徭役、赋税上享有特权,法司不得擅捕,深受皇恩,享受了大明社会赋予的权利,在面对瓦刺南下的时候,却不肯履行守土牧民的责任,这就是没有公德。 最后,朱瞻墡描述了他的理想国,他的大同世界,公私分明,各司其职、明确权利与义务的世界。 朱瞻墡从朝阳门入京之前,收到了大明皇帝的圣旨的同时,也收到了大明皇帝一大堆恩赏之物,表达亲亲之谊。 而朱瞻墡从朝阳门入,就把皇帝的恩赏全部捐给了养济院,以资助无法过冬的大明百姓、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的畸零户。 为了表达亲亲之谊,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