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五十一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第7/8页)
朱祁钰又拿起了朱瞻墡的论私德,看了半天,递给了冉思娘说道:“你看看,皇叔这个写的怎么样。” 冉思娘接过了奏疏,轻声念道:“圣贤所训示,祖宗所遗传,使之有可以为一个人之资格,有可以为一家人之资格,有可以为一乡、一族人之资格,有可以为天下人之资格。” “而独无可以为一国国民之资格!” 开宗明义,直奔主题。 为什么要讨论公德和私德? 因为大明只有私德,没有公德,这涉及到了立国之根本。 冉思娘继续读道:“夫一私人之所以自处,与一私人之对于他私人,其间必贵有道德者存,此奚待言?” “独善其身者私,相善其群者公;束身寡过者私,兼爱群利者公;私者一时,公者千古…” 冉思娘陆陆续续的读完了整本《论私德》,颇为感慨的说道:“皇叔是真的敢说,这一帖邸报登出去,至德亲王怕是立刻就成为了口诛笔伐的目标,皇叔也不怕。” 朱祁钰满是笑意的说道:“他怕什么?他除了怕朕,他怕谁?” “他是至德亲王,只要朕准他说,还有什么他不敢说的?那帮儒学士不敢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襄王三让而不就的至德典范,是儒学士们竖起的一杆大旗,现在却成了对旧伦理、旧道德的反攻的急先锋。m.zwWX.ORg 确切的说,襄王并没有对三纲五常否定,甚至认为私德是公德的基石,但是儒学士的笔杆子可饶不了他。 朱瞻墡到底在讨论什么? 是团体和团体之间的关系。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 大明或者说中原王朝自古以来,对私德的讨论,对个人与个人关系的讨论,汗牛充栋,数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