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五十一章 工匠贵族化?还有这种好事?! (第2/8页)
厂的雕版工、织造局的秀娘、棋盘园的木匠等等。 棋盘园的工匠们之所以敢和东家们议价,是他们不可替代,同样到哪里都能吃饱饭,甚至能吃的更多,所以才能议价。 而非熟练工的工作具有高替代性,流动性高,专业性低,对技术的要求也很低,生活困苦,只关心自己的衣食住行,因为失地,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没有。 比如码头的装卸工、煤井司下窑搏命的煤工、漕运拖船的纤夫、拉货的车夫、挖河开沟的民夫力士等等,朱祁钰遇到的柳七就是典型的非熟练工,而在辽东厂的徐四七就是典型的熟练工。 朱祁钰摇头说道:“工匠的贵族化是可预见的,甚至是一种必然和趋势,在朕看来是利大于弊的。” “我们暂且抛开工匠是否贵族化这个事实不谈,从其他的方面去考虑。”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士农工商,国之柱石民也。从最早的世官制起,客卿制、举荐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权力的掌控者,在不断的向下沉淀,工匠出身的权力掌控者,在历代中原王朝中始终缺位。” 补充短板,比如工部尚书石璞在称病之后,朱祁钰就安排了工匠出身的王卺递补了工部尚书一职,目的也是补充“工”在中原王朝始终如一的缺位。 这个缺位的原因真的追溯,要追溯到墨家和儒家争道了。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工匠无疑是最好的预备役,他们既有力量,也有组织,更是天生的守序者,不遵守规则的工匠,在生产中,都死伤在了生产事故之中了,也就等同于秦汉隋唐时的良家子。” “从经济上来看,对内,劳动者是最广大的消费者,而所谓的贵族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