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思辨=文艺复兴 (第2/7页)
么是圣? 胡濙知道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众说纷纭,他俯首说道:“陛下,臣也只是一家之谈,陛下姑且听之。” “聖,声入心通,入于耳,出于口,圣,通也。” “老子曰闻声知情是通;孔子曰一以贯之是通;孟子曰大而化之是通;庄子曰齐物是通;墨子曰尚同是通;管子曰上察于天,下察于地是通;商鞅曰知万物之要,察古今之变是通。” “于事无不通谓之圣。” 老子庄子是道家,孔子孟子是儒家,墨子是墨家,管子是管学,商鞅是法家。 他们早在战国的时候,就已经深入的研究了什么是圣。 胡尚书的一家之言。 “易曰: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幾也。”胡濙看陛下已经理解了通的含义,总结性的说道。 在易经的叙事中,幾,是指“—”阳爻,是指“--”阴爻。指的是事物的本质。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阴阳乃是万物之根本,圣人对天地万物的根本有极深的研究,这是通,也就大明白明白到了极致。 圣的特征,是明白天地万物运行的根本。 中国有着很浓郁的崇圣文化,老子、庄子、孔子、荀子等等,都被尊为圣人。 胡濙用了三言两语,解释明白了人是什么,圣是什么,圣人是如何诞生的,又是如何定义的。 即圣人洞悉天下万物运行的道理,是谓曰通。 朱祁钰想了许久说道:“天下没有人能够洞悉天下万物运行的道理,自然有不通之处,所以天下并无圣人。” 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圣人观既是一种关于人的共同观念体系,又是一种充分理想化的政治模式。 但是显然,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