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八十七章 异姓王 (第2/7页)
大明的朝廷和内地,需要不断的向三边输送人丁、粮草、军备、民用之物等等,大明为此承担了极大的财政压力。 而现在随着河西走廊、天山古道的驼铃声再次响起,丝绸之路的不断开拓和恢复,三边之地逐渐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越来越多的大明客商携带着丝绸、茶叶、铁料、漆器、瓷器,尤其是茶叶,茶砖的生意简直是一本万利,在广袤的西域,茶叶是一种必需品。 而更多的胡商,也来到了三边,他们的货物包括了棉花、羊毛、大宛马等物,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更确切的说是奴隶。 这些奴隶包括大量的波斯人、突厥人以及乌兹人。 张翼临死之前和皇帝奏对,大声的咆哮的说,人性贪婪。 这些奴隶并不受大明律法的保护,也不受劳保局的保护,大明出现奴隶,蓄奴之风骤起,就变成了一种必然。 比如河套地区眼下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即便是走西口和农庄法调动了一定的积极性,补充了一定的劳动力,但是依旧缺口很大。 徐有贞走后,河套地区的水利工程并没有停止,一条三百里长的景泰安民渠只是一个开始,一份超过了一万里的水利安民策,是徐有贞留给河套地区的财富。 但是如何将这条万里水路彻底实现,是需要人力一点点的开凿。 靖安五原府的有将近一千五百里的沟渠需要修建,大约需要两万人不眠不休的劳作两年,如果全都用大明人,那就需要支付二十四万银币,这还仅仅是劳动报酬支付,还有行政成本需要支付以及物料。 而皇帝陛下、户部尚书只给了十万银币,如何完成这一千五百里的沟渠开凿?m.zwWX.ORg 如果使用奴隶,就可以节省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