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19章 英国石油公司的善后 (第2/4页)
个例外! 其实,也不能怨科威特人天真单纯,自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以来,荷包真正鼓起,便想当然地以为,有两个钱,没什么不能运作的;不试一下,怎么知道不行呢?万一运气好,捡到了漏,最后成功呢。 所以,这种进取向上,倒也正常。 努力后的结果大致是这样,英国不允许科威特投资局收购英国石油公司,要求其在还在谈判的一定期限内,差不多二十四个月吧,把持有的英国石油公司股票,降到百分之九点六。 这个期限之所以要谈判,逻辑不难理解,那是因为,科威特投资局如果把自己实际上控制的那百分之二十多英国石油公司股票,一下子抛到市场,势必引起动荡,英国人可不希望出这种一地鸡毛。 科威特那边没什么好讲理的,全盘接受,着手善后,而高益还是重要参与者。 可能问题来了,高益像吃完了被告吃原告的律师那样,在科威特人身上赚过了买过程的钱,又赚卖过程的钱,科威特人就没有产生诸如高益办事不力之类的不满,进而不再使用高益的服务吗? 还真没有! 当初科威特投资局为什么选择使用高益的服务? 一是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高爵士借着“跑腿”的机会,开始和中东的权贵建立联系,比如为其在香江这座国际金融中心的运作提供服务,可谓交情有年头了; 二是在科威特投资局收购英国石油公司的秘密谋划里,科威特人感觉高益更本分、更可靠一些,毕竟,对于那些历史悠久的国际大投行们的龌龊,清醒的人都有相当的认识,而高益也尽职地刨析了包括失败在内的各种可能结果,及其善后方案。 再者,高益更本分、更可靠的同时,也更尽心,比如拉来了老布殊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