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1 (第2/4页)
下田的在家里打稻子剥豆子。”秦氏抬了抬肩上的被子,立刻就被绿蝶抢了过去,轻松拎在手里,摆出一张“不让我拿着就是看不起我”的脸,秦氏便笑了笑,接着说道,“咱们家的黄豆叶也黄了,后天去收回来。” 她们买了田后收拾了几天才种的,熟的自然比村里人早种的要晚一些。 “咱收了黄豆咱们要种啥?”小暖问道,种田是娘亲的喜好,连带的她现在也成了半个行家。 秦氏想了想,“种点冬油菜和大蒜,剩下的空着翻了晒土,明年春天再种。” 秋收,先是把地里的庄稼收回去晾晒打籽,然后再把田地上肥翻耕种好。秋收比夏初芒种的抢收要漫长足有二十多天。 这十二多天,田多的人家累倒壮汉,累瘦老牛。但农人是喜悦的,因为越累收回去的庄稼就越多,打得粮食也就越多,粮仓满了,农人才会踏实,才能舒心过冬。 但打回来的粮食并不能全归家仓,要先缴租,三成的粮食要被朝廷缴去充实国家的粮仓。 小暖家登记在册的田有七亩,虽然田中未种多少粮食,但也要按例缴租的。没有粮食便按粮价折成银钱缴。 这种折价法,是按照村中同等田地能种出的今年价钱最贵的粮价计算的。是以小暖家的良田按照稻米的价格来算;坡地按照绿豆的价格算因今年绿豆比黄豆贵一文。 小暖拿着树枝在地上算了算,皱起小眉头,“按照人均一亩半田算,村里人劳累一年不计人工费,田里出产的粮食用来过日子也是紧紧巴巴的。” 若是家里有人生病或有人读书,这些银钱便不够看了。好在秦家村地近县城,村里人农闲时能进城做短工或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