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五章 谁家欢喜谁家忧 (第2/6页)
都会需要人的。” 从楚行的角度来看,一场大战即将爆发,不论胜负,救民军都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规模的伤亡。 尤其是,这一次朝廷的兵马,所表现出来的实力,明显比之前要强上许多的情况下。 所以,他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以便部队出现伤亡后,后方有充足的新兵作为补充。 而且,这些新兵,还必须是训练过的,这样才能保证战斗力不至于下滑的厉害。 当诸将退下去之后,楚行已经没有了睡意,更何况这么大的战事,他即便是想睡,他也睡不着,当即他便拿着刘青山等诸将的奏疏看了起来。 其实他们所言明的情况,楚行或多或少的都知道一些,只是他眼下更多的要关注大局,而难免对于一些细节上东西有所疏忽。 如今大明的火器,其主要渊源是葡萄牙和倭寇,在双屿之战中,明军俘虏了大量的外国工匠,朝廷立刻意思到这种火器的先进性,便开始学习和改进仿制。 只是从此之后,便没有了进一步的进展。 而他们上述的问题,楚行也知道大致的改进方向,那就是机械化生产,起码要有镗床,才能是的枪管变得更加的直,提升弹道的延展性,劲儿缩小枪管和枪弹之间的缝隙。 其实不仅仅是火铳,目前限制救民军火器发展的地方有很多,其中主要一点便是铁质差,目前大明的冶炼技术正在停滞不前,炉温太低,铁水无法提纯,杂质多,制造出来的火炮十分粗糙,气泡气孔特别多,很容易直接炸自己。 而是用铜作为火炮的原材料,则要头疼铜哪里来的问题。 如果不能解决上述问题,救民军最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