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满唐华彩 第284节 (第3/7页)
少人都交了卷,此时还答不出的基本就是不会了,抓耳挠腮也没法子。 不过大唐狂人确实多,有几个考生一字不答,待到收卷了,只管大言不惭地说他们的诗赋天下无双,要用诗赋来赎贴。 所谓“赎贴”也是大唐科场惯例,有些士子名声高,本已拟定了要中榜,结果贴经就没能通过,考官只好试诗放他们过。 在薛白看来,这就是明目张胆地作弊了。 次日考的是策问。 薛白拿到卷子,展开来一看,目光先是落在第一道策问上。 “问:吐蕃之为大唐忧也久矣,备御之耶,则暴天下之兵数十万,悲号父母妻子,烦馈輝衣食之劳,百姓以虚;弗备御之耶,则必将伺我之间,攻城陷邑,掠玉帛子女,杀老弱,系累丁壮而归。自古帝王岂无诛夷狄之成策耶?何边境未安若斯之甚耶?子等藏器待时,呈才应命,尽陈古今之事,备详攻守之策。” 再看后面四道策问题,果然与他得到的试题一样。 若皇帝真是认真地问吐蕃之事如何,薛白会从吐蕃的气候、地势、宗教、民生等等各方面给出解答,依他的主张,要灭吐蕃当以岁月毙之,穷尽数十年,甚至两三代人之功。然而事实上,李隆基心里早有成算,连王忠嗣的建议都不听,岂可能听几个士子的? 这又是一个陷阱罢了。 今日这策问试,除了考士子的学识、见识,还有分寸感。 薛白在乎自己的前途,没有多嘴,顺着帝王的心意,提笔而答。 所答文章中,全是科场老手们总结出来的最好用的句子。 “臣谨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