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929节 (第1/6页)
杨志芬、卢震也都表现的非常激动,他们不知道结论是否正确,但关键在于研究交给他们来做,等于是把大成果送到了眼前,他们要做的只是进行后续的研究。 这绝对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全新的材料,全新的物理化学性质,全新的分子结构,只要能完成研究,发表出去就是最顶尖的大成果,足以凭此获得领域内各类顶尖科研奖项。 当然,最大的成果属于王浩、丁志强,王浩是强s波研究的负责人,丁志强则提出用碳化硅通过场力区域,才制造出了大量的碳硅晶石。 可即便是次一级的贡献,也是相当了不起了。 杨志芬、卢震体会到了汪辉的感受。 国内材料领域的学者们,对汪辉的评价都不怎么好,主要还是出于羡慕嫉妒恨的心理,汪辉就只是跟着王浩做研究,就能够得到一大堆的新材料,只要稍微做一下检测,就能发表最顶尖的成果。 这种机遇让人羡慕到吐血,其他的材料领域学者们努力一辈子,也许都赶不上汪辉做几次检测。 现在轮到他们了。 “以后我们是不是也会被圈子里的人排斥……” 在去往材料检测中心的路上,杨志芬有点担心的问向卢震。 卢震轻轻一笑,说道,“那不叫排斥,那是嫉妒,谁不想要这种机会?而且,你会因为担心被排斥,就放弃这次机会吗?” “那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杨志芬立刻摇头。 她已经有46岁了,说是顶尖的物理化学专家,实际上,也只是发表过几次顶刊论证,化学领域有一些突破,放在国际上,远谈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