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七章算计 (第4/8页)
近五万本科举用书。 如果世家的人知道,定然会惊掉了下巴。 如今是贞观十二年,整个大唐的人口有三百多万户,人口总数在三千万左右,这是官府在册的。 虽然有很多没有登记,属于黑户,人口总数顶天也只有四千多万。 这些人当中,识字的人很少,读书人就更少了! 按照一百人里面有一个读书人的比例来计算,整个大唐的读书人也就四十万左右。 未考取功名的也就几万人,加上一些启蒙孩童,最多也就30万人。 按照每人一套的数量来计算,也只需要三十万套书籍就足够前期的需求。 如今以骏扬坊的印刷数量,只需要一个月就能满足。 当然,三十万套,杨帆计算了一下,一个月半的时间,绝对能够满足天下的需求。 况且,三十万套的数量,是以大唐读书人最大的需求量来计算的,实际上的需求,应该远低于这个数字。 于是,半个月后,第一批科举用书和学习用品便在长安城以及周边陆续售卖。 如果按照正常情况,所有人都可以到各地的售卖点购买到书籍。 当然,这是从理论上来说。 若是不读书的人或者别有用心的人去购买,那就有些紧张。 为了保证寒门学子能够买到科举用书,新闻司出台规定。 但凡购买书籍之人,都需要登记在册,购买过一套之后,三个月之内不可购买第二套。 这也是新闻司怕有人恶意购买书籍而想出来的解决办法。 毕竟,这些书籍都是由朝廷“补贴”印刷的。 而且,朝廷为了公平起见,从骏扬坊印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