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四章 指点 (第2/8页)
子弟收敛了许多。 让长安城内过年的气氛更是热闹和安定。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这首诗是流放诗人张说所著,表达了对来年美好愿望的期盼,也体现古时人们对过年的重视。 从古自今,每次过年的时候,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 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过年,不管是穷人亦或者富人,一般来说,除夕日要焚柴祭祀天地。 另外,为孩子准备新衣和丰富的吃食也是必不可少的。 唐朝百姓过春节时烧爆竹已成习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描写的就是古人过春节放爆竹的场景。 在唐朝中期以前,春节的时候是将竹子投进火堆里,发出爆裂的声响,寓意驱赶邪祟。 到了唐朝后期,人们开始将竹筒填满火药,点燃后响声宏大,声震四方。 自从骏阳坊无意间发明出来鞭炮以后,再加上上次接萧后入府的宣传。 鞭炮瞬间为广大百姓所喜爱,特别是小孩子那更是欢天喜地。 杨帆正带着贺兰敏月与一众仆从孩子欢天喜地的燃放鞭炮,心里琢磨着是不是把烟花给发明出来。 那种东西不仅看起来高大上,而且很浪漫的样子。 不过,若想要杨帆去亲自动手,一下子又没有了兴致,说起来,杨帆更喜欢咸鱼一些。 抬眼望向大门处,门楣上有家仆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个名字,称为“桃符”。 传说神荼、郁垒是俩兄弟,他们居住在桃树下,有治鬼之能力。 千门万户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