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七章目的 (第7/9页)
例如,唐朝贞观年间,归结前人经验,朝廷让算学、法学入科举,只要过关就可以做官,这可说是开了世界之先进风气。 尽管那时杂学还不是很发达,但先把架子搭起来,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沿袭。 到了晚唐,明算科等科目考试直接被取消,本有可能大踏步前行的杂学,顿时戛然而止。 究其原因,还是杂学学习的人太少,而且前途不光明。 因为,朝廷有规定,杂学博士的官阶品级最高七品,即使是李淳风这样的算学大师也只是七品芝麻官。 杂学大佬都是芝麻官,其他人哪里还有学习杂学的兴趣,于是干脆另谋出路。 导致整个封建社会学习各种杂学的人越来越少。 而建立研究院,是杨帆借鉴了后世某科院的模式,把各种领域最顶尖的人才招集起来为国家所用。 真正算起来,各种杂学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变革的主要力量。 可为什么历代当政者都不重视以杂学为中心的教学,而是只注重玄而又玄的儒学呢? 其实不难理解,主要是各种杂学不利于统治者的专制。 华厦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一样的国学典籍,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 每个统治者都能随便让人发挥,只要对自己有利,便可拿来为己所用,将其变成专制统治的护身符。 儒学之所以有这样的功能,也是因为这些儒学是经过统治阶级的阉割和修改。 相比之下,杂学就不行了! 其实杂学才是让人认清世界本质的根本。 至于杨帆要如何说服李二陛下建立研究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