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三章谈心 (第3/8页)
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六科。 其中秀才科被时人称为“尤异之科”,它是唐代六门常科中最早设立、历史最为悠久、法定地位最为崇高的科目。 但因为秀才科的难度太大,要求极高,所以应试者寥寥无几,唐高宗永徽年间就被废除了。 剩下的五门科目里,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参加这两科考试的考生也是最多的。 明经科主要考四书五经以及诗词歌赋,所以做得一手好诗词,是极有可能独占魁首的。 唐初期,明经科高于进士科,但是到唐中期以后,进士科的地位开始高于明经科。 由于人们越来越推崇进士,就连唐代著名诗人盂郊,在四十六岁进士及第后,满心欢喜、意气风发地写下了《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借此诗来表现自己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以及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以前历代的选人制度相比,通过科举制选拔人才无疑是一大进步。 这为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网罗了诸多人才。 但是,随着唐朝政治的不断更替变化,科举制所发挥的作用也受到了影响,产生了一些弊端。 如唐代科举中试不仅名额少,在制度上存在明显缺陷,考试的程序也不够完善。 到了中晚唐时期,科举逐渐演变成世族门阀维持自己门第的手段,在科举过程中出现了贿赂、舞弊等腐败现象。 考生不惜弄虚作假、贿赂考官,使得中举者的能力和素质大幅度下降,而许多真正的有识之才、名人、杰士却遭受排挤。 杨帆制定的科举制度改革,能够极大的减小这种机率的发生,这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