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领主_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战前的古典祈祷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战前的古典祈祷式 (第2/8页)

—按照新军制,旅长肩头镶嵌的是一个弯月标志,借鉴斯巴达的首席百夫长制度,首席旅长肩膀上的月亮是两枚,而师长则是日、月、星三种标志齐备。

    旅长已经是大夫一级了,按照晋国新的军制,一名旅长的薪水相当于一百名国人的纳税额,这份薪水非常丰厚,以至于他们置办得起价格高昂的板式胸甲,优质的赵氏钢剑,还有数名仆兵帮助他们打点军械。而他们肩头的军官标志也是银子做成的,如今这些银做的徽记擦得锃亮,随着冉冉升起的阳光,这些徽记被印染的通红一片。

    当太阳跃出地平线的时候,晋国的巫师挥舞着手中的权杖,开始带领军官们祈祷,还有数名巫师头戴鬼神面具,在晨曦下翩翩起舞,他们用舞蹈祈福,并祈求最后留在战场的是晋人——春秋时代讲究礼仪,最后留在战场的那个人,意味着他取得了战场的控制权,也就意味着他是胜利者。

    在巫师们的祈祷声中,几名头戴猛兽面具的司命(鼓号手)走到赵武身侧,将硕大的牛角号以及锃亮的青铜号就在唇边,鼓足了腮帮子,吹出了一声悠长的号角。就在这声号角响起的同时,对面,楚军也同样吹响了牛角号,与此同时,郢都的城门打开了。

    晋军的号角响过之后,四下里,鼓声响成一片,各军师旅用鼓声回应着中军的号角——此时,晋国旅长以上的军官都在中军帐前参加集体祈祷,于是,晋国的军队就在下层武士(虎贲士)的带领下,开始点燃了第一缕炊烟。

    晋国人埋锅做饭了,此时,赵武的大帐前,他随军携带的厨师们也提着大大小小的小炭炉,走进高级军官的队列,他们在军官队列的间隙中放下小炭炉,为小炭炉添加几块新的石炭(煤),而后鼓足腮帮,吹红了炉火,紧接着在炉火上架起了平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