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七章 没有这个人,怎么能行? (第5/8页)
之为国君骄奢yin欲,消耗了民间财富,以至于使国家走向灭亡。 这些人都忽略了齐桓公的消费与后代国君消费之间的制度差别,而其差别就在管仲所说的那个词:花自己的钱买东西,对国家无害。 不花自己的钱,只是对平民的不断掠夺。或者技巧高一点,比如视庶民为奴隶,不断哄骗庶民无私奉献,以便贵族无偿索取,来实现自己的享受欲望——这样的统治者越是追求享受,国家灭亡的越快。 赵武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眼前的一切陈列物,虽然都奢华无比,但都是赵武自己掏腰包买下来的,当然,其中很多东西都是他家生产的,他掏钱采购这些货物,是想卖给楚国贵族,赚点零花钱,然后武装好自己的军队,更方便的欺负楚人。 春秋时代是一个新技术井喷式爆发的时代,许多新技术连现代人见了都感到惊诧,处身于这个时代中,赵武依据科技发展的方向,稍稍给予工匠们一点指导,使得赵氏的科技发展更加迅猛,目前已经远远的把同时代的人抛在脑后。而这点指导说起来也非常简单,无非是规定了新的度量衡,要求所有的生产严格按照新度量衡进行精确的数字化生产。 玻璃的发展得益于这种制度。按现代观念,玻璃属于化工业。几种不同物资混合在一起烧制,需要精确控制各种化学成分的比例,才能烧出合格的玻璃。 以前古人度量衡并不精确,所采用的矿物质成分纯度各不相同,所以偶尔烧制出“随侯珠”来,连古人自己都不清楚成功的原因,于是迷信的古人就将成功归之于神灵的偏爱。但有了精确度量就不一样了。如果再加一点精细的提纯手法,那么,五千年前两伊两河流域的玻璃工艺,便“传入”了春秋时期的中国。 随着工艺水平的发展,随着生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