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七章 没有这个人,怎么能行? (第2/8页)
火台、哨塔,用于登高瞭望,警戒南方的楚国。 武城最高处——也就是赵武举行夜宴的亭子的顶部,是烽火台的烽燧,亭子周围、圆形环绕亭子的空心护栏内,隐藏了灌满油脂的环行沟,以及巧妙设置的通风口、燃火口。点燃上面的烽火不需要特别的技术,即使下雨天,也可以轻易用一只火把,点燃环形栏杆内的油脂。而后,空心栏杆内的油脂通过几处特定的燃火孔喷射,形成了类似的火炬效果,而沟渠内部涂抹的陶土,在燃烧产生的高温下,已经形成一种陶瓷结构,以确保油脂常年储存也不外渗。 月明星稀,二月的春秋下,气候和煦而凉爽。 环绕高台的灯火一一点燃,整个土丘仿佛一只燃烧的火把,可以在百里之外一目了然——百里之外,守军早已经知道,这火把是为了欢迎得胜而归的元帅,所以他们没有用烽火响应,但也星星点点的点起了几盏灯,用灯语传出信号:欢迎回家。 高台之上,火把闪烁的光芒令整个宴会的场所亮如白昼……但这还不够,高台的地面上,上千只准备销往楚王的玻璃盏齐齐点燃了灯中的油蜡,它们散布在地面上,在这暗沉沉的夜色里,让从没见过遍地星海的春秋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置身于其中。 仿佛天上的银河坠入人间,而参加宴会的人,就是身在银河里徜翔。 星星点点的银河中,吴国国君余昧敬献的吴国歌女,以及俘虏的楚国歌男(干戈舞舞男)、被俘的陈国、蔡国歌女穿梭于灯海寥落之中,或舞或歌,为在场的得胜之士祝祷。半醉半醒之间,征战两年的武士们随着歌女的拍节,拍打着膝盖醉醺醺的应和。 这一刻,天上人间,分不清人在梦中,还是半梦半醒。 赵武望着歌唱的楚国、陈国、蔡国舞女舞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