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领主_第二百六十八章 世上唯一的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八章 世上唯一的王 (第4/8页)

于大变迁的转折点,几年前遭遇的千年大旱就是预兆。而历史上,每次气候大变迁都伴随着朝代变迁,伴随着大屠杀以及连绵不断的生存战争——这或许就是季札所说的“末世”吧。

    在这个气候大变迁中,或许赵武还能赶上一个温暖季节的尾巴,在北方成功栽培甘蔗。但可以肯定的是,北方甘蔗种植的历史一定不会长久,甘蔗的生长必将逐渐移向南方。

    赵武的态度勉强,良霄级别低,不好再三要求。于是,这场夜宴在众人意犹未尽当中落幕,此后若干年,智氏的领地里都流传着这场夜宴的传说,当然,这场夜宴的流传,也因为在宴会上,赵武对管仲学理论进行了发挥,由此影响深远,世人记录赵武的治国之术时,就不得不提这场宴会。

    这场宴会的另一个意外好处是:赵氏生产的琉璃盏也因此名声大振,销遍南方各国数十年。

    数日后,赵武抵达郑国。郑国重臣都出来欢迎元帅,所谓郑国的重臣,就是“郑国七穆”。它是指:郑穆公姬兰(前627-前606年在位)的七个公子的家族,即罕氏、驷氏、丰氏、游氏、印氏、国氏、良氏七个大家族。

    现在的“七穆”已经是公子们的儿子了。当时的执政是贤臣子展,一代名臣子产位列第四,子大叔位列第五。

    此时,郑国的形势正在由混乱走向稳定。但七大家族之间的矛盾依然十分尖锐。在这次宴会,赵武邀请郑国的七位重臣一一赋诗(就是吟唱《诗三百》中的篇章)明志,一是增进宴会气氛,更是要借以考察“七穆”的为人。结果,子展(罕氏)、子西(驷氏)、子产(国氏)、子大叔(游氏)、印段(印氏)、公孙段(丰氏)六人得到赵武的当场夸奖。

    宴会结束,赵武继续前行,转向了周王室的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