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领主_第一百九十四章 夸的人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四章 夸的人2 (第3/4页)

因为你赵武子的仁义,得以侥幸避过灭国的灾难,也因此获得在齐国面前直起腰来大声说话的机会,全是因为赵武子你的仁慈啊,今后寡君还要多仰仗你的仁慈,才能够使我鲁国得以立足。”

    叔孙豹是谁,是第一个评论“不朽”的人,他确定的“不朽”的标准是中华民族最终的“不朽”标准。此刻得到叔孙豹如此高的评价,赵武子心中没有觉得特别高兴,他只是觉得奇怪,莫非叔孙豹也是一个穿越人士,他比孔夫子提前数年谈到了“忠、孝、仁、礼”。

    赵武子斜着眼睛看了叔孙豹半天,没发觉叔孙豹脸上的表情有什么异样,而对面的叔孙豹看到赵武这番模样,以为这是不胜惶恐的态度,他心中还直感慨:“不骄不躁,赵武子,大仁也!”

    其实,是赵武误会了,在现代社会,中山国出土的青铜器铭文里,用它的鸟篆文字,铭文都是“天命、忠、孝、仁、礼、慈爱”之类不合时宜的东西。这说明,在春秋时代已经有了“忠、孝、仁、礼”的说法,孔夫子不过是总结了春秋时代的主流观念。

    据说,赵武灵王灭中山国前,派侦察员刺探中山,回来之后这样描述中山王:“中山王喜欢跟知识分子交朋友,见到读书人就平等行礼。他经常送温暖下乡,到穷巷陋房里拜访离退休的老教授,问寒问暖。至于那些找不到工作的xue居之士(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专家教授,亦即:专门对领导的主张进行学术性赞赏,及‘职业举手同意者’),也都奉为上宾,简直就像侍奉爹一样侍奉他们。”

    史书记载,赵武灵王听到侦察者如此说,大惊失色,感慨说:“完啦,这不是贤君吗,这样的贤君,我肯定打不过他了。”

    侦察员说:“不然。以我之见,中山王喜欢让专家教授营造自己喜欢的舆论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