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53章 官商与皇商 (第3/7页)
就的事情。而且时间不等人,很多部门出现的大量职位空缺就让海汉不得不正视这种现状。而当时海汉还没有今时今日的这种实力,要吸引大明或其他国家的读书人加入海汉,就只能使用高薪厚酬和极好的福利作为条件了。 时间一长,大明沿海各省的读书人也大多听说过海汉的这种特殊招募,有些落魄的读书人觉得科举无望,便索性去投了海汉,然后很快就被委任了各种职务,有人甚至很快就被提升为正式的官员。有了这样的范例出现之后,大明南方的读书人开始意识到这还真是一条可行的路子,于是便有越来越多对科举心灰意冷的大明读书人将海汉作为了新的去处。 自愿背井离乡投奔海汉的,大多是生活比较贫苦,如果再不找个下家就没办法活下去的那种穷书生。而那些有一定的真才实学和朝廷功名的读书人,却往往会比较爱惜羽毛,不太可能主动跑去海汉找差事。当然了,这些爱惜羽毛的人倒也不见得是对大明有多么忠诚,其中不少人也是在待价而沽,想要在合适的时候拿到一个比较好的报价而已。 直接去海汉占据的地盘找移民局申请入籍,跟与海汉高官面谈之后获得推荐信再去入籍,最终的待遇肯定是有落差的。所以当石迪文亲临宁波的消息跟两国建交通商的消息前后脚传出来之后,很多嗅觉敏锐的读书人便意识到了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商人谈得,读书人当然更是谈得,如果能面见石迪文,向这位海汉高官展示一下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谈吐才能,说不定就被对方看上了,直接聘回去做个县太爷之类的,那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