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52章 两种看法 (第2/7页)
低廉的造价,荷兰商船的造价要比海峡对面的英国低了至少三分以上,所以很多欧洲国家也会到荷兰订购船只。 在当前这个时代,荷兰商船的吨位几乎占到了欧洲商船总吨位的四分之三,北欧的木材和鱼类,东欧的粮食和毛皮,远东的香料、丝绸、瓷器等等,大部分都是由荷兰商船在全球范围内转运销售。而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阿姆斯特丹港,常年都有超过两千艘商船停泊,无数来自全球范围的财富和物产都在当地汇集并完成交易,相比之下目前的三亚在经营规模方面还是明显差了好几级。 而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的经营也是打算沿用阿姆斯特丹的模式,试图将巴达维亚打造成为这一地区的贸易中心。如果不是横空出世的海汉,那么荷兰在远东的发展应该会比当下要顺利得多。国际贸易方面能与巴达维亚一争高下的,在马六甲海峡以东地区大概也就只有西班牙人统治下的马尼拉了。 也正因为如此,苏克易倒是比较能理解海汉所规划的发展道路,只是在相似的发展轨迹上,海汉要比东印度公司干得更为出色,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花了近二十年时间的建设成果,远不如海汉用十年不到的时间所取得的成就。苏克易每每念及此事,心里还是颇有些酸味的,甚至认为东印度公司在十年前就应该优先抢占海南岛,而不是跑去福建跟大明起了冲突,在一场根本无法获胜的战事中空耗了太多的时间和资源。 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对于国际形势的看法不免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两人就刚才从说书先生那里琢磨出来的信息展开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