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91章 贸易港 (第5/7页)
港则是第二种情况的真实写照。 但如果将同样的条件拿去衡量朝鲜的海岸线,似乎要找出适合修建贸易港的地点就没那么容易了。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朝鲜国过去的海上贸易并不发达,也谈不上有什么重要贸易航线、区域贸易枢纽这样的存在,南方倒是有几处天然良港,但其位置距离都城又实在太远,朝廷未必舍得砸钱到看不到的地方去搞基础设施建设。 类似于游益汉所提及的第二种状况,李溰倒是想到了另一处所在,那便是海汉在朝鲜大同江口营建的那处军民两用的综合基地。那里不但有海汉驻军的军港,同时其周边已经规划了造船厂、盐场、铁矿、冶炼场等生产单位,周边水利条件良好,有进行大规模农业开发的基础,同时上游还有正处于战后重建中的平壤城,今后通过海上进行的物资输送必然十分频繁,完全有建设一处贸易港的客观条件。 但问题在于朝鲜目前还缺乏相应的开发和建设能力,而这件事如果由海汉来完成,那今后港口的经营权自然也就无法回到朝鲜手中,从中获益的比例肯定也不会太理想。 以李溰目前的政治能力,也想不出能有什么解决这种矛盾的办法,更不可能指望游益汉能给出什么指点。所以他只能很无奈地放弃了这个方向的思考,转而将注意力回到眼前,争取能从当下的所见所闻中吸取到更多有用的经验。 事实上如果李溰能静下心抽出更多的时间,留在香港或者其他任何一个海汉治下的贸易港,耐心去做一个中长期的调研,他肯定能从中学到不少关于贸易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