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51章 长远眼光 (第4/7页)
和平。 两国高层的有识之士自然都能计算到这种局面,也明白建立外交关系给自家能够带来的好处,所以才会在辽东会谈之后很快就确定了两国建交的事宜。海汉出钱出兵在北方拖住后金,然后在南方用通商的手段把费用再赚回来,而大明要做事情则更为简单,只需全程对海汉的行为保持装聋作哑就行了。 像王畿这种要半道跳出来扮演聪明人的家伙,自然不太可能得到朝廷和崇祯皇帝的认可。他这种自作聪明要上奏朝廷的打算,其实无异于是把朝廷的遮羞布撕下来,上面怎么可能容忍他这样的行为。如果不是他表现出了与海汉合作的诚意,石迪文大可不用提点他,就让他写奏折上奏,然后被朝廷随便弄个由头把这布政使的帽子给取了,换个更懂事的官员来浙江主持大局。 王畿听了石迪文这番告诫仍有点将信将疑,他知道海汉对其控制下的土地有吞并的欲望,但对于朝廷的态度却不甚明确,这事如果真如石迪文所说的那样,朝廷其实早就知情而故作不知,那他跳出来就真的在作死了。可如此大事他又不敢草率处理,否则到时候朝廷判他一个失土之责,这官位一样是保不住的。 石迪文见他脸色犹豫不决,便已猜到他心头所想,当下便继续劝道:“王大人,我知道你是害怕担责任,其实你只要打听打听山东的情况,就知道我没有骗你。朝廷就算要追究失土之责,那肯定也是先处理离京城更近的山东。” 石迪文这话的确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海汉在山东搞出来的阵仗更大,那追责肯定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