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76章 胶州湾 (第2/7页)
门上建有增强防御力的门楼。城外建有护城河,深达两丈五尺,宽为两丈。 《灵山卫城建置志》中记载:“四门洞达,街为十字,均齐方正,形若棋盘,巷口有石若棋子,中有界河自北水门入,由南水门出,汇于城南,渐次归海。”城中间建有卫署、经历司、仓库、演武场等设施,驻军规模一千余人。 在经历了三次营建之后,灵山卫城已经俨然是胶州湾沿岸地区的军政要地,驻军机构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卫指挥使为正三品,在地方上已经算是级别很高的官员,而灵山卫行政区域也比后世地级市还要大出不少。 不过灵山卫在登莱之乱期间也接到山东都司的命令,抽调了大部分兵力前往登州参战,期间的伤亡着实不少,所以目前也是处在战后恢复期,驻军规模肯定是赶不上战前了。好在当时乱军的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胶东半岛北海岸,倒是没有直接波及到灵山卫这边,所以灵山卫城及其周边设施都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 但不可避免的是,战乱期间从北边逃难过来的民众大量聚集在了灵山卫城附近,而这些失去土地和生产工具的难民基本就只能依靠官府有限的赈济苟活。粮食倒还不是最大的难题,到了冬天没有温暖的居所才是官府都无法解决的矛盾,无家可归的难民们为了能够度过冬季的严寒,就只能继续往南,进入气温相对更暖和一点的江苏地界。其中一部分难民就是在淮安府遇到了替海汉招揽移民的海商,在“温暖的南方”和“管吃管住”的条件诱惑之下,为了活命踏上了移民船,这其中就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