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72章 (第6/7页)
》中“载酒问字”的典故,将自己的住处命名为“载酒堂”,到明代嘉靖年间,这个地方经重新修缮之后改称为“东坡书院”,然后这个名称就一直沿用下来。 不过到了海汉接手儋州的时候,东坡书院其实已经变成了一处人文景观,而非运营中的教育机构,日常修缮和维护都是依靠官府拨款和民间捐赠。张新与负责文教事务的严明君商议过后,也没有改变这种现状,依然还是将东坡书院作为一处向公众开放的人文景点,而其日常维护则是交给了严明君下辖的文联来负责。 “当年朝廷对贬谪之后的东坡先生有三条禁令,一是不得食官粮,二是不得住官舍,三是不得签书公事,所以在儋州的日子过得颇为艰难,很多时候是靠地方上的百姓救济。而东坡先生也是不遗余力,向本地百姓传播中原文明,儋州才有了今时今日的文明气相。” 负责为李溰解说东坡书院由来的,自然便是严明君了,参观这处地方也是由他主动提出,毕竟儋州能有现在的文化氛围,大多是当年苏东坡带来的影响,这地方对于儋州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李溰对于苏东坡的名号当然不会陌生,但他以前也不知道这位宋代大文学家竟然还在儋州这地方住了三年,当下好奇地问道:“东坡先生来此之前,儋州难道没有书院吗?” 严明君摇头道:“北宋年间的儋州可比不了我海汉国治下的儋州,当时这里还多是蛮荒之地,载酒堂也只是本地士绅在自己宅院旁为东坡先生搭建的几间茅屋而已。私塾或许有那么一两间,但书院就真没了。当然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