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74章 (第5/7页)
回海汉控制区,所以这个责任也就不宜再追究到具体的人头上了。倒是相应的后事处理和抚恤金发放,陈一鑫特地叮嘱了几句,要尽快安排到位。 军官们对于此事倒是没有显得太紧张,因为他们知道即便清军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制式**,也很难与海汉军在正面战场上对抗,这不单单是交战双方在**性能和相关战术方面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海汉依托地峡防线所构筑的防御体系十分牢固,就算清军愿意拿人命来填也未必有用——这一点在今年清军攻打大同江**的时候已经得到了再一次的证明。 相较于匆忙投入使用的大同江**,海汉军经营金州地峡防线的时间更长,构筑的防御工事更为牢靠,战备措施也更为完善。如果清军觉得有新武器了就可以来挑战这条防线,那驻军部队也不介意给他们上一课,让他们明白双方战斗力所存在的鸿沟并不是那么容易跨越。 当然了,最能让军官们感到安心的,还是部署在地线防线上的众多火炮。目前光是拥有固定炮台的150mm以上口径的重型火炮,在防线上就拥有二十余门,加上可以灵活部署的各种小口径火炮和陆军野战炮,海汉军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将上百门火炮部署到地峡防线上。拥有这样强大的火力输出,清军即便是发动万人规模的战役,也很难突破海汉构筑的火力网。 必要的时候,海汉军甚至还能出动海军战船,在近岸处充当移动炮台,掩护防线两端的海岸薄弱地带,或是通过海上向敌后投放部队攻其不备。所以即便清军有了新装备,但想要通过作战来改变金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